网上关于“抹茶在中国失传”的说法非常多,但严格来说,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,因为抹茶在中国失传是假,淘汰是真。
抹茶在中国老家原名叫“末茶”,是唐宋时期流行的一种细末状的茶叶形态,这种形态与当时的茶叶杀青工艺——蒸青直接挂钩。
新鲜茶叶,放几天就会变得蔫了吧唧的,因此为了顿顿都有茶汤喝,茶叶的杀青工作就被提上了日程。杀青就是经过高温令茶叶失去水分,抑制鲜叶中氧化酶活性来延长茶叶的保鲜期。同时还会有“提味增香”的意外收获。
哪天要喝的时候,取出茶饼,再经历灸茶、碎茶、碾茶、罗茶细致的工序将茶饼碾筛为细末倒入茶釜中出汤,此之谓煎茶。
唐人煎茶还会往茶汤里加些葱、姜、枣、橘皮、茱萸、薄荷来提味,喝起来应该是又辣又涩的。
宋人在制作过程中新增了“榨汁”和“研膏”的工艺。
蒸青茶叶以后,将茶汁全部榨干只留茶渣,为的是去除叶绿素使茶叶颜色更淡,在后续点茶过程中才能击拂出白色细沫。
那么问题来了,宋代曾经盛极一时的蒸青末茶和点茶手艺为什么被淘汰掉了呢?
答案很简单,因为花里胡哨还不好喝。
随着宋代铁锅的向下普及,出现了在锅中翻炒的“炒青”
同样是绿茶,相比于蒸青,炒青可以达到”草气除尽,花香氤氲“的效果。
也就是说炒青可以最大程度去除叶醛、青叶醇等有青苦味的物质,同时激发出高沸点的芳香物质。
到了明朝,揪住宋茶又贵又假这两根小辫子,明茶朝着“繁华落尽,回归自然”的反方向一路狂飙,形成了中国茶炒青+散茶+冲泡的基本公式。
经过历史长河数百年的淘洗,曾经盛极一时的蒸青末茶最终成为时代沙粒沉入河底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xinnengyuanqiche.com.cn/qushi/980.html
温馨提示:创业有风险,投资须谨慎!编辑声明:新能源汽车网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,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,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-mail:1074976040@qq.com,我们将立即处理。